在碳达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以沙漠、荒漠、戈壁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、光伏基地建设的要求。受各种自然条件限制,新能源弃风弃水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长期存在,导致新能源发展与调峰电源发展不协调、与电网发展不协调、与用电需求增长不协调(我国80%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、北部,70%以上的电力消费则集中在东部、中部),因此,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,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清洁替代,打造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。特高压输电因其功率大、输电距离远、能耗低、占地少、经济性明显等特点,成为中国“西电东送、北电南供、水火互济、风光互补”的能源运输“主动脉”。图1为“十三五”期间22条特高压线路示意图(序号对应表1)。
图1 “十三五”22条特高压线路示意图
“十三五”期间,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展迅速,特高压线路输送电量和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逐年增加,“西电东送”工程稳步向前,但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比重反而在下降,2020年我国22条特高压输送通道平均可再生能源占比为46%,创下近五年新低。2021年10月24日,国务院印发的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提出“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,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%。”可以预见,随着全社会对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形成共识以及国家政策引导,清洁能源占比将持续提升。
图2 “十三五”年特高压线路输送电量情况
特高压线路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,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,促进了大气环境治理,加快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,而且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技术,实现了我国在电力领域的首次世界引领。特高压技术破解了远距离、大容量、低损耗输电世界难题,是我国原创、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,带动中国能源电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突破,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表1 “十三五”特高压线路输送电量情况
单位:亿千瓦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