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网能源研究院
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“要顺势而为、乘势而上,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,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”。近年来,在政策激励和技术进步推动下,我国新能源保持高速度发展、高比例利用、高质量消纳的良好态势,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近日,国家能源局印发《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从加快配套电网项目建设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、促进网源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,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、完善管理流程,对更好的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深刻理解《通知》出台背景
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,是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。2018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,提出2020年全国平均风电、光伏利用率达到95%。2019年以来,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,电源、用户、电网企业协同聚力,全国风电、光伏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进入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新能源持续高速增长,年均新增规模破亿已成为常态,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大关,年发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,局部地区消纳问题已逐渐显现。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《2024年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》显示,今年1—3月全国风电利用率96.1%、光伏发电利用率96.0%,均同比下降。
高速发展下,必须提高认识,统筹好系统调节能力、电网发展与新能源装机规模、布局,保障合理利用水平。此次,国家能源局印发《通知》,对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,完善了配套电网工程规划和建设管理流程,细化了各要素协调发展举措,将有力保障新能源发展规模和合理利用水平。
二、积极推动《通知》措施落地
加快推进配套电网项目建设。电网工程点多面广,需要跨越多个行政区域、建设周期长,客观上与新能源建设周期存在差异。为加强源网建设协调,《通知》从加强规划管理、加快项目建设、优化接网流程三方面,明确配套电网工程规划建设要求。在加强规划管理方面,按年度组织电力发展规划调整,并为“沙戈荒”大型风电光伏基地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国家统筹布局的重点项目开辟纳规“绿色通道”。省级主管部门统筹分布式新能源和配电网发展规划,科学加强配电网建设,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。在加快项目建设方面,对已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立清单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前期和建设工作。电网企业会同发电企业,统筹确定新能源和配套电网项目的建设投产时序。同时,《通知》提出了2024年开工和投产的重点项目清单。在优化接网流程方面,要求电网企业优化工作流程,推行并联办理,缩减办理时限,进一步提高效率,主动为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服务。
大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。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、波动性,要实现安全可靠替代,保障电力稳定供应,需要配套建设灵活调节电源。《通知》从加强调节能力建设、强化效果评估、有序安排新能源建设、切实提升新能源并网性能四方面,提出推进系统调节能力的具体举措。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方面,能源主管部门根据新能源规模和利用率目标,开展系统调节能力需求分析,明确各类调节能力提升方案。强化效果评估认定方面,加强对煤电灵活性改造、各类储能设施、负荷侧等资源参与系统调节效果的评估,确保高效利用。有序安排新能源建设方面,能源主管部门结合消纳能力,科学制定年度新能源建设计划。提升新能源并网性能方面,大力提升新能源友好并网性能,探索应用新技术,提升功率预测精度和主动支撑能力。
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。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,是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。现阶段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程度不高,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和交易模式,激发各环节主体活力,进一步挖掘系统消纳潜力。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方面,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,加强省间互济,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、可调可控能力,促进各类调节资源公平调用和能力充分发挥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,优化省内省间电力交易机制,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的比例,不得限制跨省新能源交易。探索分布式新能源通过聚合代理等方式公平有序参与市场交易。
三、深入落实《通知》要求
电网企业将认真落实《通知》要求,坚持系统观念,引领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,持续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,有效提高电力系统消纳能力,以量的合理增长,推动质的有效提升,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。
加快配套电网建设。加快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,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,加快蒙西—京津冀、甘肃—浙江等工程前期工作,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外送。大力发展现代智慧配电网,全面开展电网承载力评估与可开放容量分析,持续提升配电网综合承载能力,更好地适应分布式电源发展和各类设施便捷接入需要。
全力做好并网服务。密切跟踪新能源规划建设情况,优化服务流程,全面做好接入方案研究、并网调试验收等工作。加快配套送出工程建设,用好用足“绿色通道”机制,优先安排投资,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,动态优化施工安排,保障配套电网工程按期投运。利用新能源云平台,为新能源场站提供在线服务,保障新能源项目“应并尽并、能并早并”。
加强全网统一调度。持续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,应用面向低温寒潮、沙尘等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测技术,降低极端天气下的预测偏差。充分发挥统一调度优势,依托大电网实施跨省跨区输送、调峰互济、备用共享,促进新能源“多发满发”。继续推进抽水蓄能建设,积极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,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,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。
扩大市场交易规模。积极开展风光水火打捆交易、发电权交易、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。完善“中长期为基础、现货余缺互济、应急调度救急”的省间电力资源调配机制,充分发挥市场作用,尽可能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。推动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机制,深化开展绿电、绿证交易,体现新能源的绿色环境价值。(王彩霞 叶小宁)